刚生完宝宝的新妈妈,都要 坐月子。月子坐得好不好,不仅直接影响到新妈妈身体恢复,还会影响到妈妈日后的身体健康,所以妈妈们都应该重视。产后第 1周,是新妈妈排恶露的关键期,那么在这期间坐月子注意事项有哪些呢?坐月子第1周该吃什么呢?下面鹿小小母婴用品带你来看看。
坐月子第1周护理方法
1.产后第1次下床
顺产妈妈,在产后6~8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,每次5~10分钟。如果会阴撕裂或侧切,应在12小时以后再活动,动作轻缓,防止将缝合的伤·口撕开。
剖宫产妈妈坐月子注意事项: 手术后24小时内需要卧床休息,第2天可以在床上活动或扶着床边走,之后可以下床活动。开始下床活动时,妈妈会有些疼痛,但是对于恢复消化功能很有好处。手术后第2天,妈妈要及早下床,在地上站立一会儿或扶着床边走几步,每天坚持3~4次。如果刀口太疼无法站立,妈妈也要在床上坐一会儿,避免内脏器官的粘连。
2.产后第1次排尿
如果是顺产妈妈,一般在分娩后4小时即可排尿。产后第1次排尿会有疼痛感,这是正常现象,妈妈不要担心。如果实在排不出,可以向医生寻求帮助。
剖宫产妈妈在手术后会进行导尿,一般手术后24小时就可以拔掉尿管,妈妈需要自行排尿。很多妈妈害怕下床时疼痛而不肯去排尿,这样极易引起尿道发炎等问题。妈妈去排尿时,要有家人帮忙搀扶。
3.前3天刷牙用指漱
传统月子认为“在坐月子时,不能刷牙、漱口”,从今天的医学角度来看,这种说法毫无科学根据,坐月子不坚持刷牙、漱口,会给新妈妈和宝宝健康带来危害。但产后前3天应采用指漱,指漱就是把食指洗净或在食指上缠上纱布,然后把牙膏挤于手指上充当刷头,像正常刷牙一样在牙齿上来回、上下擦拭,用温水漱口,再用手指按压牙龈数遍。
4.尽早进行开奶
在宝宝出生后,让宝宝吮吸妈妈乳头,有助乳汁分泌。妈妈可使用帮助吸奶,疏通乳管,让乳汁分泌更顺畅。
5.会阴侧切护理
生宝宝时,如果妈妈有会阴侧切,一定要注意护理。坐月子注意事项有哪些呢?首先卫生巾要经常更换防止;待回家之后,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,给出冲温水、冲洗液、坐浴等不同的建议。大小便之后,妈妈也要用温水冲洗外阴,以保持清洁和干燥。此外,如果伤·口在左侧,应该向右侧睡;如果伤·口在右侧,应该向左侧睡。
6.剖宫产护理
一般剖宫产的手术伤·口较大,完全恢复需要4~6周的时间。妈妈不要过早地揭结痂,容易发炎,待结痂自然脱落。注意保持卫生,及时擦去汗液,不要用手去抓挠,也不要用衣服摩擦瘢痕来止痒,还要避免太阳直射,致色素沉淀。为了及时愈合,妈妈还要改正饮食习惯,多吃鸡蛋、瘦肉、水果和蔬菜等,这些食物能增进血液循环,增强表皮代谢功能。
坐月子第1周饮食推荐
1.顺产新妈妈分娩后就能吃东西了
顺产的新妈妈生完宝宝后就可以吃东西了。此时,新妈妈身体虚弱,没啥食欲,家人可以为新妈妈准备点红糖小米粥,让新妈妈养血补血,恢复元气。有些新妈妈在分娩后的头一两天感到疲劳、乏力,或肠胃功能较差,可以选择较为清淡、稀软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面片、馄饨、粥、蒸或煮的鸡蛋及煮烂的肉菜,慢慢再过渡到正常膳食。
2.剖宫产新妈妈排气后再进食
一般来说,剖宫产妈妈术后12~24小时会排气,24小时内不排气需要找医生给予指导,如早下床走动、按摩等。术后6小时可以少量喝点水、萝卜水等来增进肠道蠕动,帮助尽快排气。排气后,可以逐渐进食流食1天,但别进食牛奶、豆浆、浓糖水等容易胀气的食物。情况好转后给予半流食1~2天,再转为普通膳食。
3.没下奶之前,千万不要喝下奶汤
产后只要让宝宝尽早吸吮乳房,就会让乳腺管畅通,而腺管畅通了也就下奶了。有些妈妈经过宝宝吸吮就会下奶,但有些妈妈可能会出现肿胀、发热等,这时就要通乳了,一定要遵医嘱。如果妈妈在下奶之前,乳腺管还没有彻底通畅就喝下奶汤,容易导致乳汁淤积、乳房胀痛,甚至出现发热。所以没下奶之前,千万不要喝下奶汤。
4.喝点红糖水帮助排恶露
产后第2天,恶露开始增多,此时通过食补可促恶露的排出。可以喝点红糖水,不仅可以补充碳水化合物,还能促恶露的排出。此时开始一直到产后第10天,可以每天喝一杯红糖水,但不宜长期喝,因为长时间喝红糖水反而会使恶露中的血量增加,继而引发贫血。
5.喝生化汤排恶露
生化汤是产后新妈妈经常用到的一种散瘀止血的产后方,能生血祛瘀,帮助排出恶露。但是,产后不宜立即服用,一般顺产新妈妈在产后第2~3天可以饮用,剖宫产新妈妈则产后7天再开始饮用。生化汤要温热饮用,不宜长时间服用,以7天为宜,不要超过2周。
因为分娩2周后,新妈妈子·宫内膜已经开始新的长期,而生化汤有排瘀血的功效,不利于子·宫内膜的新生,容易导致出血不止。新妈妈在饮用前可先咨询医生,产后血热且有淤滞的新妈妈不宜饮用;恶露过多、出血不止的新妈妈也不宜饮用。
6.注意补血
铁是增进血液中血红素形成的主要成分之一,血红素可使皮肤红润有光泽,因此妈妈膳食中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必不可少,如动物血、动物肝脏、木耳、海带、芝麻、红小豆等。
7.非哺乳妈妈宜边回乳边进补
一部分新妈妈可能会因某些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,需要回乳,这时的坐月子注意事项,在饮食上要吃一些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,如炒麦芽等。尽量远离促乳汁分泌的食物,如花生、猪蹄、鲫鱼等。但因为刚经历了分娩,新妈妈身体恢复也需要滋补,应吃些低热量、低脂肪、滋补功能强的食物,做到边回乳边进补。
8.饮食仍要以清淡不油腻为主
妈妈消化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,所以饮食应以清淡不油腻为主,不宜大补。因为产褥早期胃肠肌张力仍较低,肠蠕动减弱,新妈妈食欲欠佳,这时若大量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,骤然进补,反而使身体难以接受,引起消化不良、吸收不良。因此饮食一定要清淡,不要过于油腻。
9.吃些助愈合的食物
这时妈妈开始有精力看护宝宝了,体力消耗相应会增大,伤·口也开始愈合,要多吃一些有助愈合的食物。如瘦肉、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;胡萝卜、西蓝花、猪肝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;鲜枣、猕猴桃、芥蓝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,都能帮助帮助愈合。
10.适当吃些缓解抑郁情绪的食物
大部分妈妈在坐月子初期会或多或少地出现情绪波动,常常为一些不称心的事而感到委屈,甚至伤心落泪,影响妈妈自身的恢复和精神状态,并影响正常哺乳。此时妈妈应吃这些食物来缓解:鸡蛋、深绿色蔬菜、牛奶、谷类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;香蕉、瘦肉、坚果等富含钾离子的食物;牛奶、小米、葵花子、南瓜子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。
11.多吃些帮助睡眠的食物
到了今天,妈妈身上的诸多困扰都有所缓解,开始有精力照顾宝宝了。因而妈妈对宝宝的事情都想亲力亲为,结果神经紧张,夜里睡觉也想着及时给宝宝喂奶,难以入眠。这时家人可以给妈妈准备一些能够调节神经功能、调节睡眠的食物,如牛奶、小米、桂圆、莲子、桑葚等。
月子餐食谱推荐
1.红糖小米粥
红糖、小米是传统坐月子常用的食材,搭配食用能为新妈妈迅速补充身体气血。
原料:小米100克,红糖适量。
做法:①将小米洗净,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大火烧沸,转小火慢慢熬煮。②待小米开花时加入红糖拌匀,再熬煮几分钟即可。
2.什菌一品煲
什菌汤有很好的开胃作用,很适合产后虚弱、食欲不佳的新妈妈食用。
原料:猴头菌、草菇、平菇、白菜心各50克,干香菇30克,葱花、盐各适量。
做法:①干香菇泡发后洗净,去蒂,划出花刀;平菇洗净切去根部,撕片;猴头菌、草菇洗净后切开;白菜心掰开洗净。②锅内放入清水,葱花,大火烧开。③再放入香菇、草菇、平菇、猴头菌、白菜心,转小火炖煮10分钟,加盐调味即可。
3.薏米红枣百合汤
薏米有清利湿热、利小便的功效,百合可帮助产后睡眠,红枣是天然的补血上品。
原料:薏米100克,鲜百合20克,红枣10颗。
做法:①将薏米淘洗干净,放入清水中浸泡4小时;鲜百合洗净,掰成片;红枣洗净,去核。②将薏米和清水一起放入锅中,大火煮开后,转小火煮1小时。③放入鲜百合、红枣,再煮30分钟即可。
4.胡萝卜小米粥
小米与胡萝卜同食,可滋阴养血,适合产后新妈妈调养身体,恢复体力。
原料:小米、胡萝卜各50克。
做法:①将小米淘洗干净;胡萝卜洗净,切丁。②将小米和胡萝卜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大火煮沸,转小火煮至胡萝卜绵软,小米开花即可。
5.芪归炖鸡汤
黄芪和当归同食,有利于产后子·宫复原、恶露排除,但有高血压的新妈妈慎用。
原料:公鸡1只,黄芪50克,当归10克,盐适量。
做法:①公鸡处理干净,用清水冲洗;黄芪去粗皮,与当归均洗净。②砂锅中加水后放入全鸡,烧开,撇去浮沫。③加黄芪、当归,小火炖2小时左右;加入盐,再炖2分钟即可食用。
6.生化汤
生化汤具有散寒的功效,可缓解产后血瘀腹部痛,恶露不尽。
原料:川芎6克,黑姜10克,甘草3克,大米100克,当归、桃仁各15克,红糖适量。
做法:①大米淘洗干净,用清水浸泡30分钟。②将当归、桃仁、川芎、黑姜、甘草和水以1:10的比例共同煎煮。③所有原料需要用小火煮30分钟,取汁去渣;将药汁和淘洗干净的大米熬煮为稀粥,调入红糖即可。
7.红枣莲子糯米粥
糯米有健脾益气、调和气血的功效,莲子特别适合新妈妈滋补元气。
原料:糯米100克,红枣6颗,莲子10克。
做法:①将糯米洗净,并加清水浸泡约1小时;红枣洗净,莲子要用温水洗净。②将泡过的糯米连同清水一起放入锅内,再放入红枣和莲子。③先以大火煮沸,再转小火煮成稍微黏稠的粥即可。
8.四物炖鸡汤
四物药材可以帮助子·宫收缩,具有减轻产后腹部痛的作用。
原料:乌鸡1只,当归、白芍、熟地各10克,川芎6克,盐、姜片、葱段、绍酒各适量。
做法:①将乌鸡处理干净,洗净,入沸水中焯一下,再用清水冲洗干净;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洗净,切成薄片,装入双层纱布袋中。②将锅置火上,放入乌鸡和药包,汤沸后,撇去浮沫。③加姜片、葱段、绍酒,转小火炖至鸡肉和骨架变软,加盐调味,除去药包即可。
在坐月子过程中有很多宜忌,每个妈妈都应该去好好了解。以上就是第1周坐月子注意事项,有需要的妈妈务必好好看一看哦!
文章编辑:牛西子
东莞市鹿小小母婴用品有限公司
www.deerbabygrow.com